在印刷包装世界,色彩是灵魂。然而,精心设计的作品却在光照下黯然失色——或褪色,或变色,这不仅是美学的灾难,更是品牌的损耗。要解决耐晒性问题,不仅仅是油墨的问题,需要从基材、油墨到保护层的系统性思维。
一、印刷品的褪色与变色:
当印刷品不耐晒时,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:
1. 褪色:色彩饱和度下降,颜色变浅、变淡。本质是颜料分子被光能“摧毁”,化学键断裂,失去发色能力。
2. 变色:颜色色相发生改变,如整体泛黄、蓝色发绿等。本质是材料发生化学转化,可能是油墨连接料黄变,也可能是颜料本身结构被改造成另一种有色物质。
二、 印刷品不耐晒的三大核心机理
1. 颜料的光降解:有机颜料分子吸收紫外线后,化学结构被破坏,导致褪色。
2. 树脂的光氧化:油墨连接料和光油中的树脂在光、氧、热作用下老化,生成发色团,引起黄变和粉化。
3. 基材的劣化:尤其是纸张中的木质素,在光照下迅速氧化变黄,如同一个不断变深的“黄色滤镜”,污染了其上的一切色彩。
三、 科学评估:如何量化耐晒性能
国内外通行的测试方法是使用氙灯耐光试验箱,模拟长期光照环境进行加速老化。
测试标准:国际遵循ISO 12040,国内对应GB/T 22771。
评级依据:将测试样品与一套蓝色羊毛标准尺(1-8级) 进行对比。等级越高,耐晒性越优。
四、 系统性解决方案:构建色彩保护金字塔
要确保印刷品长久如新,需要从下到上构建一个稳定的保护金字塔。
第一层:稳固基石——选择正确的承印物
普通纸张(尤其是新闻纸、非涂布木浆纸)富含木质素,是黄变的元凶,对于有耐晒要求的印刷品要选择不含木质素的纸质。如对中长期室内外应用或高档包装,须指定使用无酸纸或高级艺术纸。它们通过去除木质素和中和酸性,从根本上杜绝了基材黄变,为色彩提供了洁白的“画布”。
第二层:色彩核心——筛选高耐晒油墨
颜色本身是耐晒性的首要指示器。不同颜色其耐晒性不同。鲜艳的暖色调(部分洋红、亮黄、橙色),其颜料分子结构相对脆弱,易发生褪色,而冷色调(酞菁蓝、酞菁绿)及炭黑,分子结构稳定,不易褪色,在有耐晒需求时,设计图案时应考虑颜色的耐晒性。
第三层:终极护甲——涂布专业抗UV的光油
普通水性光油若不含有抗UV助剂,其保护作用有限,本身也可能黄变。普通UV光油,可能使用芳香族光引发剂和普通树脂,有高黄变风险且耐候性差。专业的户外抗UV的光油(使用耐黄变树脂(如脂肪族体系),采用非黄变型光引发剂,复配高效助剂:紫外线吸收剂(UVA) (吸收有害UV)、光稳定剂(HALS) (像自由基清道夫,终止导致老化的链式反应)),不易黄变,可有效保护印刷品不褪色或变色。
五、 场景化选型指南
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或需求,选择相应的承印物、耐晒油墨或表面处理。
|
应用场景 |
承印物 |
油墨耐晒等级 |
表面处理 |
|
室内短期(传单、杂志) |
普通纸张 |
标准四色 |
普通光油或无需 |
|
室内中长期 |
化学制浆法纸质或优质无酸纸 |
5-6级(耐晒型四色) |
普通光油 |
|
户外短期(活动物料) |
耐候型基材 |
6-7级(耐候型油墨) |
普通抗UV光油 |
|
户外长期(广告牌、车身贴) |
高级无酸/合成纸 |
7-8级(高性能油墨) |
耐黄变型抗UV光油 |